隨著美國2022年中期選舉的結果漸次揭曉,分析普遍認為,共和黨會從民主黨手中,奪得國會眾議院多數。而參院選舉的結果,一時難以明朗,可能要拖到12月。
太多細節耐人尋味,這場選舉,將如何塑造美國的未來?中新網記者邀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董春嶺副研究員,展開觀察。
細節一:
選情膠著,拜登難了
美國國會眾議院選情不難預判,因此本次參議院爭奪戰,更受矚目。
歷史正在重演?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后,參院處于50:50均勢,因為拜登政府副總統哈里斯的“額外一票”,民主黨拿下51:50的多數黨地位。
也就是說,本次中期選舉共和黨只需凈增1席,就能翻盤。兩黨都放手一搏,從計票過程可以看出,雙方勢均力敵,選票一路緊咬,差距始終拉不開。美國網友形容,這種差距微弱的激烈比拼,“讓全美國都捏了一把汗”。而美國總統拜登,將面臨艱難的施政環境。
董春嶺:
這種膠著的選情恰恰是當下美國政治的真實寫照,兩黨政治極化、社會深度撕裂、兩種對立的政治路線和社會思潮勢均力敵,缺乏溫和的中間路線,也缺乏能夠真正將國家團結在一起的政治共識。
一方面,這次選舉一定程度上是2020年美國“失敗的大選”的延續,當時民主黨雖掌控了參眾兩院和白宮,但優勢十分微弱,特朗普拒不承認選舉結果,認為民主黨“竊取了勝利”,美國社會在爭議中不斷撕裂。
另一方面,這場選舉也是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后,選區重劃所導致的矛盾的集中體現。利用美國選舉制度中“勝者全得”的漏洞,兩黨都竭力通過選區重劃掌握更多“鐵票倉”,“杰利蠑螈”現象比比皆是,紅區、藍區涇渭分明。
細節二:
民意涌動,美國更分裂了
這一次,有超過4100萬美國人通過親自前往投票站或郵寄方式提前投票,英國《金融時報》等認為,這表明此次中期選舉的投票率很高,總投票人數,可能超過2018年中期選舉的1.22億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21年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后,頭一回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全國選舉。美國選民的表現,傳遞出哪些信號?
董春嶺:
出現高投票率,是因為兩黨都把這次選舉作為影響2024年大選的最關鍵一戰,拿著沖刺大選的熱情和投入來迎接中選,抬升了選舉熱度。
兩黨都善于抓住本黨選民的“痛點”和情緒做文章,共和黨充分利用選民對2020年大選失利的不甘、對高通脹、弱股市的憤怒情緒、對邊境地區的移民危機作動員。民主黨也充分渲染中選失利后的嚴重后果,動員選民掀起“墮胎權保衛戰”、“民主保衛戰”、“執政成果保衛戰”。
共和黨不少參選人之前揚言,輸了“不會承認選舉結果”,也一定程度上給選舉蒙上陰影。這只會進一步將政治矛盾轉化為社會矛盾,加劇美國國內暴力。
細節三:
動作頻頻,特朗普快“回歸”了?
這次選舉前后,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主動出擊,一邊以共和黨代表人物的姿態給候選人背書,為共和黨將贏得“令人激動的勝利”而歡呼,一邊表示自己11月15日將宣布“大消息”。外媒認為,特朗普可能提前宣布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
雖然根據民調,59%共和黨受訪者支持特朗普成為該黨提名的2024年總統候選人,但近日,美國前副總統彭斯、眾院前議長瑞安、前佛州州長布什等共和黨人均表示,更希望看到其他人獲得黨內提名。
對于共和黨可能找人替代自己,特朗普非常不滿。近日,特朗普威脅要曝光第一個潛在對手——剛贏得連任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黑料”,讓他遠離兩年后的大選。
董春嶺:
身背國會山騷亂等官司,還面臨拜登政府對海湖莊園泄密文件的調查,此次中期選舉對特朗普而言無疑至關重要。如此次不能“背水一戰”,其政治處境將十分危險。共和黨掌控眾院雖無法直接為特朗普洗清罪名,但會以眾院為政治武器,讓拜登陷入政治漩渦當中,對拜登政府繼續“追責”特朗普形成戰略威懾。
同時,特朗普對重新參選總統滿懷期待,急需借著一場勝利為自己2024年大選鋪路。從此次中選共和黨黨內初選的狀況來看,共和黨的“特朗普化”傾向明顯,然而由于在賓夕法尼亞州、新罕布什爾州的失利,很多共和黨人期待的“紅色浪潮”并不明顯。
共和黨新生代政治人物德桑蒂斯在選舉中表現搶眼,讓特朗普下一個“重要決定”變得更艱難,未來他與建制派和黨內新生代的激烈博弈,也在所難免。
細節四:
喊話美國,澤連斯基坐不住了
美國中期選舉,引起身在歐洲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高度關注。外媒報道,8日,澤連斯基通過視頻喊話,呼吁美國政界團結一致支持基輔。
同日,澤連斯基還開出與俄羅斯恢復談判的條件,包括恢復烏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賠償戰爭損失等。但就在約一個月前,澤連斯基曾簽署法令,禁止與俄方談判。
烏克蘭危機開始以來,拜登政府源源不斷地對烏施以巨額軍費及安全援助,遭到共和黨持續反對。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近日警告,如共和黨拿回眾院控制權,將停止援助烏克蘭。
董春嶺:
此次選舉將美國外交的重大缺陷暴露無疑:由于缺乏穩定的執政預期,美政府的外交政策隨時都可能因選舉而重新洗牌、推倒重來。
共和黨掌控眾院后會推動相應政策調整,雖然對外交政策影響相對有限,但收緊“錢袋子”、對撥款反復聽證、在撥款法案中設置盟友無法接受的條件等,都是重要的政治工具和干預手段。烏克蘭的擔憂很可能變成現實,而這會給美歐關系、美國的戰略信譽帶來一系列影響。
一個“特朗普化”的共和黨在外交上勢必會回歸“特朗普主義”,更強調“美國優先”,不愿承擔國際責任,不在乎盟友的訴求和利益;一個府會分治、黨爭不斷的國內政治環境也會讓美國一系列大戰略執行效率大打折扣。未來兩年雖然拜登政府還會大張旗鼓地拉幫結派,但盟友們是否還會一心一意地按照“盟主”要求來,會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細節五:
誰來接任?佩洛西要退了
如共和黨奪得眾議院多數,民主黨人南希·佩洛西的眾院議長位子,就保不住了。佩洛西本人當地時間7日受訪時,透露自己受到丈夫遇襲一事影響,將決定是否“退休”。
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共和黨人,對佩洛西恨之入骨。特朗普執政時期,佩洛西曾當眾撕毀其國情咨文副本紙稿以示反對,特朗普痛罵她是“瘋婆子”,佩洛西也不甘示弱地回擊。
如今佩洛西大勢已去,不得不讓出議長寶座。而其對手——眾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正躍躍欲試,外媒稱其已與團隊擬好勝選演說,等待那一刻到來。至于加州眾議員的席位,有分析認為,佩洛西可能傳給女兒克里斯蒂娜·佩洛西。
董春嶺:
中選之后,美國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將成為新的眾議長。他出生于一個移民家庭,年輕時當過工人,經商失敗后通過上大學、為國會議員做助手并繼承其政治“衣缽”的方式躋身政壇。
麥卡錫精于權謀和政治算計,是特朗普的“忠實粉絲”。成為眾議長后,麥卡錫不僅將手握重要的立法、預算工具,還將成為在野黨“靈魂人物”。未來兩年,他將在很大程度上充當共和黨“代言人”角色,在重大議題上為本黨發聲,同時利用眾院職能,為拜登施政設置“路障”和“陷阱”。共和黨下一個總統候選人是誰,麥卡錫的政治傾向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