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區政府早前發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當中明確主要由香港證監會發牌及監管虛擬資產。
特區政府此前發表了虛擬資產政策宣言。筆者作為在港的相關行業從業者,對政策宣言的出臺表示歡迎。
香港有關虛擬資產的監管政策有一定延續性。2018年,香港證監會就發布了針對虛擬資產的相關規定,要求資產管理規模(AUM)超過10%屬于虛擬資產的基金,僅可面向專業投資者進行銷售。2019年,監管當局又對交易方的風險管控做出細化要求。2020年,香港證監會發放了代幣資產平臺的相關牌照后,也在原則上同意了對加密貨幣公司OSL頒發牌照。在香港市場,目前約有10%的PI(專業投資人)接受監管,剩下的90%投資人或在不受監管的平臺上進行虛擬資產交易。
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香港的虛擬資產新政具有三大亮點:
第一,明確了主要由香港證監會發牌及監管虛擬資產。明年3月1日,香港證監會將出臺更加詳細的細則,未來若想在香港運作虛擬資產需要合規拿牌。
第二,監管牌照申請便利化。目前香港僅有兩家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成功取得交易牌照,一是2020年取得牌照的OSL(Digital Securities Limited);二是今年上半年取得牌照的Hashkey Group。過去想拿取牌照非常不易,需要企業先去自我申請監管,但筆者相信明年3月后,牌照申請會更加便利。
第三,新政除了提及數字貨幣交易的規管以外,還涉及DLT(分布式記賬)、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穩定幣、數碼港元,綠債代幣化等概念,體現出特區政府擁抱科創的積極態度,甚至是鼓勵從業。但從牌照申請條件來看,門檻也并沒有降低。之前獲得發牌的企業的共同點是,創始人、股東董事、持牌負責人都擁有傳統金融業背景。未來牌照怎么拿,可能還要看團隊的DNA。特區政府善于將虛擬資產從業者與傳統金融規管體系相匹配,所以想要從內地到香港來從事Web 3相關領域的人士,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伴隨新政而來的是,虛擬資產行業的兩大機遇:
首先,香港的傳統金融業非常成熟,這也造成過去市場比較忽視虛擬資產相關投資,認為風險較高,因此金融機構及專業人士較少涉足這一領域。寄希望于今次新政出臺后,能夠吸引傳統金融人士將眼光投向虛擬資產領域。
其次,相信很多內地Web 3從業者希望來香港,開立公司、拿到牌照、招募人才、開設相關的業務,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衍生大量需求。此次特區政府提及NFT、數碼港元、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數字貨幣系統)等工具,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有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適合在香港推廣。
香港虛擬資產的技術發展匯集了中西之所長,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香港最優秀的學生多投身于金融服務業,或律師、醫生等專業性行業,因此在STEM相關領域人才比較稀缺。希望通過這一次新政的發布,結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的人才引進計劃,相信內地優秀人才能夠來到香港做一些研究和實踐。香港高校也有意愿將相關科研成果轉化,特別是關于DeFi和區塊鏈的專利層出不窮,假以時日就可看到香港成為數字資產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