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ffp1h"><dl id="ffp1h"></dl></strike>
<strike id="ffp1h"></strike>
<strike id="ffp1h"><dl id="ffp1h"><del id="ffp1h"></del></dl></strike><span id="ffp1h"><video id="ffp1h"><ruby id="ffp1h"></ruby></video></span>
<span id="ffp1h"></span>
<span id="ffp1h"></span>
<span id="ffp1h"></span><span id="ffp1h"><video id="ffp1h"></video></span>
<span id="ffp1h"><dl id="ffp1h"></dl></span>
<span id="ffp1h"></span>
<strike id="ffp1h"><dl id="ffp1h"><del id="ffp1h"></del></dl></strike>
<th id="ffp1h"></th>

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香港財經 > 正文

陳啟宗:香港樓價難再現過去50年般大升

2022-11-09 04:23:54大公報 作者:李永青、何嘉駿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瑞銀集團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在香港合辦“迎聚灣區 盈滿機遇”論壇,探討香港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會嘉賓在論壇上合影。

  樓價曾經從1997年高位累跌約70%至2003年低位,其后反復向上,并不斷創新高。恒隆地產(00101)董事長陳啟宗昨日表示,過往香港地產因獨特環境而獲利,但隨著土地供應增加,料將來住宅樓價不會重現過往50年的大升。他又表示,零售地產不能再覆製以往的模式,香港需要認識及跟隨內地、國際格局轉變而作出配合,并認為香港的前途在于內地。

  以本港指標屋苑太古城為例,首批單位于1976年開售,據當時價單,翠湖臺鄱陽閣一個建筑面積585呎的低層入場價單位,僅售12.45萬元,建筑呎價約212元。據中原地產顯示,太古城最新建筑平均呎價15512元,這意味著太古城呎價46年飆升逾72倍。

  太古城呎價46年飆72倍

  除了樓價外,市場亦十分關注股市走勢。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股票主管李智穎昨出席一論壇后表示,現時市場風險胃納較弱,加上中概股審計未有結果,預期市場仍然波動,建議投資者不要因估值低而貿然入市。同時,市場最關注內地何時才與國際重新開放,而內地防疫政策對零售、消費均有直接影響。

  李智穎指出,近月A股表現跑贏港股,主要是香港有較多股份受消費及疫情影響,加上外國投資者較多,且不太理解內地政策,引致港股調整更深,但相信當市場信心恢復,港股有望追落后,而港股估值比A股更低,反彈空間會更大。她指出,美國聯儲局加息已到中后期階段,環球及中國股市或已反映情況。她認為,受惠內地減排政策,電動車等板塊在市場憂慮下已大規模調整,相信中長線投資已達至吸引水平。同時,現時中央已有不少政策支持房地產行業,相信房地產問題最危險的時期已達尾聲,而內銀的房地產貸款以個人按揭貸款為主,相信有一定安全性。

  瑞銀:港股有望追落后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云表示,面對通脹高企,息口上升及政治局勢緊張下,料市況持續波動,建議客戶分散投資,又透露目前客戶較鍾情于防御性股債產品,也偏好對沖基金及私募基金等另類投資工具。她透露,今年人才流失數字按年比較上落不大,主要是有員工因家庭原因需要返回原居住地。

  談及灣區發展,陳啟宗表示,全球四大灣區中,只有粵港澳大灣區結合制造、大學、科技、金融四個優勢,加上同宗、同文、同語言,均為其優勢。有關香港成為大灣區超級聯系人的看法,他認為,香港角色不應止于聯系,要有更多融合,因此市民不僅了解香港優勢,更要認識國家發展及了解世界大局變化。

  他形容,香港具有不少優勢。首先,香港的遺傳因子是“識揾錢”,但不懂政治,而地理優勢則香港是內地的一部分;他認為,特區政府夠聰明,也有效率。同時,香港人十分慷慨,不論李嘉誠、李兆基等大富豪,還是保良局等慈善機構或是升斗市民,都愿意慷慨解囊。

  另外,自言已觀察國際大勢五十多年的陳啟宗形容,從未見過世界比現時更亂,若大家不認識世界大局,一定會輸蝕,又忠告身處逆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香港人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否則都“幾大劑”。

  花絮 | 要有“錢途” 必須學好普通話

  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恒隆地產(00101)董事長陳啟宗表示,身處逆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香港要成功,必須認清“一國兩制”的優點,并強調香港的“前途在內地,資金在內地”,希望昨日是自己最后一次以廣東話在香港演講。

  他認為,以前資金在西方國家,故香港人要學英文,但日后資金來自內地,香港要有“錢途”,香港人做生意必須學好普通話。他解釋,1970年代英國政府是有意地制造廣東話文化,并透過一系列優惠,利用語言切斷香港與內地的聯系,將香港變成廣東話天地。“80年代學日文,因為資金在日本,但今日香港的前途、資金都在內地,所以廣東話無前途。”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

亚洲综合一区
<strike id="ffp1h"><dl id="ffp1h"></dl></strike>
<strike id="ffp1h"></strike>
<strike id="ffp1h"><dl id="ffp1h"><del id="ffp1h"></del></dl></strike><span id="ffp1h"><video id="ffp1h"><ruby id="ffp1h"></ruby></video></span>
<span id="ffp1h"></span>
<span id="ffp1h"></span>
<span id="ffp1h"></span><span id="ffp1h"><video id="ffp1h"></video></span>
<span id="ffp1h"><dl id="ffp1h"></dl></span>
<span id="ffp1h"></span>
<strike id="ffp1h"><dl id="ffp1h"><del id="ffp1h"></del></dl></strike>
<th id="ffp1h"></th>